律所人文

律所人文

几十年后,你是否配得起子女的孝顺

今年3月,对我们一家人来说是忙碌又疲惫的一个月。在宝宝快满周岁时,我们一家商量着准备给他断奶,结果宝宝就生病住院了。住院期间,有两个家庭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一个是19床,一个是22床。


靠近我宝宝右手边病床的是22床,一个得了肺炎的3个月大的女婴,爸爸是九江人,妈妈是贵阳人。孩子在地方医院没治好,转入省儿童医院治疗,由奶奶带着一个高中辍学的孙女看护。


在我宝宝对面那张病床的是19床,一个比我宝宝大10天左右的男孩,病因未确诊,已经住院将近一个星期了。陪护的是孩子的奶奶和外婆。


22床的女婴,白天、晚上都是奶奶在带。因为住的时间长了,其他病床的陪床老阿姨不免会问:“为啥孩子的爸爸妈妈不太来?”女婴的奶奶说:“他们刚从贵阳来,说没到过南昌,来南昌旅游一下,到了吃饭的时候会给我买饭。”住了几天,我发现确实是这样的。女婴的父母就是白天10点多来一下病房,看下孩子,饭点的时候给老人带点快餐,然后就回宾馆。


有天半夜,女婴咳得很厉害,老人慌得不知道怎么办,后来我去帮忙叫了值班医生,医生说是痰多,要做雾化,明天要吸痰。因为我隔段时间要给宝宝喂药,基本是没睡的,所以也知道老人彻夜没睡。第二天早上6点多,护士来给宝宝抽血,抽完血后,我妈送了我和宝爸的早饭来(守夜陪护都是我和宝爸,外婆负责后勤保障)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听到女婴又咳了,那个老阿姨就给她儿子打电话说:“你女儿昨天咳得很厉害,等下医生来查房你要跟他说啊!”因为老人抱着孩子开的是扩音,我们都听得清楚。电话那头说:“你可以跟医生说啊!”老人又说:“我怕我说不清楚啊!你快点给我买早饭,我起来很久了,都很饿了。”电话那头挂掉了。老人开始抱着孩子在病房里走来走去说:“怎么会有这样的父母,不像我当时带他一样,生怕一不小心孩子就不好……”我们吃过早饭,给宝宝洗漱完已经快8点了,病房里的其他家属都点了外卖的。年纪和她相仿的阿姨问她:“你也吃点吧,你最辛苦了。”老阿姨说:“他们没给我钱,我没钱买啊!”我知道老人抱着孩子一夜没睡,肯定饿了,便示意宝爸在医院门口买了两份豆浆、馒头、油条给她们吃(经我观察她们早上就是这么吃的)。十点多的时候,女婴的父母终于来了,是一对看起来潇洒(不像样)的年轻夫妻。当妈的看到孩子就抱过来问情况,老人就说孩子昨天咳得脸都红了,你听她的喘气声都很粗。我在旁边说了句:“你妈一夜都没睡。”老阿姨顺带说了她吃的早餐是我宝爸买的。年轻夫妻听了没作声。当妈的看到女婴情况不对劲,冲当爸的吼:“快去叫医生”。医生来了以后,叫护士赶紧给孩子吸痰。其他病床的家属就跟看热闹似的,围着这个女婴的病床看吸痰到底怎么个吸法。依我看,吸痰的痛苦不亚于做胃镜。女婴的妈妈看到孩子吸痰痛苦的样子,竟然哭了。那天晚上,也是我宝宝住院第四、五天晚上吧,22床的父母第一晚陪着他们的孩子。那晚,那对年轻夫妻把病房当做他们的家,旁若无人地吵了很长一段时间。本来在病房里,有生病的孩子哭闹,就不太可能入睡,加上他们吵得厉害,我就更没睡意了,基本上是在听他们吵架。因为女婴咳得厉害,一咳,大小便就一起出来,免不了要换尿不湿。当妈的抱着孩子,自然要当爸的去打水。结果她那个老公是怎么也叫不动,就是躺着不去,还说,别人都是自己去的……后来当妈的就开始骂:“MD,你是不是人啊?这是你女儿啊!你就是畜生变的。我女儿最大的耻辱就是有你这样的父亲……”


“你会不会带啊?孩子一咳嗽你就抱起来,不感冒才怪。”


对面哄外孙睡觉的阿姨说了句:“孩子咳嗽肯定要抱起来的,不然被痰呛到了怎么办?”


年轻夫妻一来二去,越骂越凶,越骂越难听,旁若无人地展开了激烈的唇枪舌战。其他人估计也是被吵醒了,陆续有人起身上厕所、走动,但谁也不愿意多他们的事,也没人去劝架。后来我实在听不下去也看不下去了,起身帮那个女婴盖了毯子,叫当妈的喂孩子喝点水,并跟她说她宝宝的奶瓶可以放在我家的热奶器里面。我热水,只用一个格子,另一个用不上。还跟她说,带孩子都是当妈的累一点,操的心多,孩子是我们生的,当爸的不心疼,我们心疼。不能跟他一样,否则受罪的就是孩子。说到这,那个当爸的开腔了:“听到没有,看看人家……”我打断他:“你也要体贴一点喽,自己的女儿不心疼啊?”后来那个年轻妈妈心情平静了一点,抱着孩子睡了。还好我宝爸是在走廊睡的,不然肯定要说我多事。


第二天早上,女婴的奶奶来“换班”。年轻妈妈蹲在病床旁边化妆、换衣。另一边的老公催着快走。年轻妈妈回道:“我不收拾下,等下又说带我出去丢你的脸。”匆忙收拾过后,年轻夫妻准备走了,并告诉老母亲会给她带晚饭。到了晚上七点多,我们都吃过晚饭了,大家都在病房里聊天。那对年轻夫妻迟迟没来送饭,22床女婴的奶奶拿着手机给别的老阿姨看:“你看他们吃火锅吃得多开心,带孩子来看病,还有心情和朋友玩……”其他老阿姨都说老人很聪明,会玩微信,还懂得看朋友圈。后来老人的儿子打电话来问她要吃什么,她说要吃豆腐,不要吃肉。其他阿姨说:“替你儿子省干嘛?你帮他带孩子,那么累,应该吃好一点。”老人说:“不要啦,他们也没什么钱。”在接下来的几个晚上,那对年轻夫妻依然把病房当作他们的家一样,吵架、骂人,完全不忌讳、不避嫌。病房里的其他人也是不堪忍受,但也没人当面去说什么。多数只是在白天他们走了以后,老人来“换班”的时候才会和老人一起絮叨这对不像话的父母。老人说:“以前在贵阳,他们天天吵架,我儿媳妇大着肚子骑摩托车要走,我跪在她面前,她叫我走开,不走开就撞死我。我儿子35岁了,叫我拿钱,我说没钱,他说,你不会去借呀。还说,我这么多兄弟姐妹,没人敢骂你,今天我来管你,你就是畜生……”病房里的人都很同情这个老阿姨,但也只限于纷纷叹息而已。家务事,毕竟不是旁人可以插手的。


对面,19床,是一个奶奶和一个外婆带着一个男孩子,家在一个省会城市的一个县城。看得出来这个家庭的家境相当不错。奶奶和外婆也是文化人。孩子的父母在县城上班,妈妈上五天休息三天,是独生女。所以日常就看到孩子的奶奶和外婆带。逢上孩子的妈妈休息时,孩子的父母会一起到医院看下孩子。我宝宝住院一个星期,我就看过孩子的父母来过两次。第一次,是我们刚住进来的时候。外婆抱着孩子在床头,奶奶坐在床尾,面向孩子,托着孩子的脑袋在做雾化。19床的父母则坐在病床旁边,爸爸至少是一米八的个子,帅小伙,在看手机。妈妈是个标准的南方美女,手上拿着一个奶瓶在摇晃。一开始,我还以为这俩人不是孩子的父母,而是来探望病人的。孩子做完雾化,过了段时间,外婆给孩子喂了奶,就继续抱着孩子坐靠在床上,奶奶则在另一头坐靠。年轻夫妻则在床边各玩各的手机。除了各自的妈妈叫他们去打水、泡奶粉之外,全程基本无交流。也不见他们抱自己的孩子。这真的让我很诧异,这到底是谁的孩子?


再一次见面的时候,是又过了几天。19床又烧起来了,又是原因不明。医生已经给孩子用了激素,并建议打丙球蛋白。这一次,和19床的父母一起来的还有他的爷爷和外公。从他们的交谈之间知道,孩子的外公是县级公务员,外婆还没退休。孩子的妈妈是独生女,为弥补一个孩子的缺憾,双方家庭都要求妈妈生两个。因此,双方家庭对这对年轻夫妻都是疼爱有加,对孙子更是视为心肝宝贝。孩子自从离开妈妈的肚子基本都是奶奶在带。外婆也很明事理,一有时间就抽空过来帮忙带。这次孩子生病了,外婆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和当奶奶的一起陪护。孩子瘦了很多,穿的尿不湿直接都小两个码。住院前后加起来也有十来天了,也不见好。孩子的妈妈就开始指责孩子的奶奶没带好……孩子的奶奶觉得委屈,一边抱着孩子一边止不住地流泪,说孩子从出生就一直是自己没日没夜的带。没吃一口母乳,全是喝奶粉,他妈妈没带一下。还是大学生,说话那么难听,我女儿也是大学生,说话都很得体。嫌我不会带,自己又不来带,上五天休三天,都没怎么来,我们都没说她……


陪着宝宝在病房住了七天,我发现每张病床的陪护都是一个家庭环境、家庭关系的缩影。这七天,颠覆了我的传统认知,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无条件的爱着自己的孩子。就像顾筱肖看到樊胜美那不像样的爹妈后给自己的爹妈打了个电话说:“爸爸妈妈,我好爱你们,我觉得做你们的女儿很幸福。我以为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其实我错了,不像话的父母多了去了。”


我想起以前看到的一句话:80后,是很奇怪的一个群体。学生时代,个性突出、标新立异;父母时代,只管生、不管带。虽然我不完全认同这句话,但从19床和22床的父母身上看来,又好像确实是这样的。


在我们住的这个病房里,有7个病号,只有2孩子是父母陪护的。其他的都是祖辈在带。我觉得我们这代父母确实很累,要上班,还要兼顾孩子,有些人甚至还要开始反哺上一代。所以,我觉得有老人能够帮衬一下,缓解一下劳动力紧张的压力,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是,从19床和22床的父母的行为来看,他们显然不这么认为。他们的行为似乎在说,上一代理所应当竭尽全力给他们带孩子。我认为,做父母的责任是专属的,这个责任不应该推给我们的上一辈承担。否则,“为什么我那么爱孩子,孩子却和我不亲”的悲剧就会循环上演。


有一年,我曾经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代理了十多起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当时我就想,为什么现在的问题少年会这么多?现在,我大概明白了一点,因为有些不像话的爹妈,在还未学会如何做别人父母的时候便骤然成了父母,被迫去面临或者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们本身或许仍性情未定,或许迷惘踌躇,即便已然身为父母,却仍不知该如何收敛自己,如何教养自己的孩子。


另外随着社会对两性关系的“包容度”越来越高,许多孩子成为男欢女爱的意外产物,若生产者不能组建一个正常的家庭去“收回”这些意外产物,那么,无疑,问题少年的概率又增加了。


其实,真正爱孩子,不是为孩子提供多么丰厚的物质条件,也不是提供多么浓厚的文化环境,而是经常陪伴。爱,不是用嘴说的,而是用行动表示的。你说爱孩子,不过是说成习惯,用来麻痹那个放荡不羁的自己,好让自己真的以为自己是很爱孩子,并让自己不带孩子变得更加心安理得。孩子生不亲,带才亲。现在的你尚有自己的父母可以帮带,若自己死性不改,当自己成为祖辈的时候,是否有能力去帮衬你的下一代呢?


几十年后,你是否配得起子女的孝顺?

同问。

我在往那个肯定的答案努力。

人生的每段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很庆幸,这七天的经历,我掉了十斤肉,也对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妈妈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余生还长,我们总要去信点儿什么

联系我们:0791-86736636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金融大街777号博能金融中心7楼 北京市京师(南昌)律师事务所  赣ICP备18009426号-1 技术支持:易动力